女子專門到廣州找大V認證的醫生整容 整到“不敢笑”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別是女孩子,許多為瞭讓自己好看點,現在都喜歡做些小整容。可往往稍不註意,整容分分鐘變“毀容”! 去年12月,來自山東的李小姐,在知乎網上看中一名大V認證姓王的整容手術醫生,經過咨詢瞭解後,自己就專程飛到廣州,找到這位王醫生給她做整容手術。

求美台中商標登記者 李小姐

“直到現在我的蘋果肌填充得很大,很不對稱,然後都不敢笑,笑起來非常僵硬。”

李小姐說,她做的是自體脂肪填充,當時醫生告訴她正常康復時間要三個月左右,但現在康復期已過瞭,她還是覺得效果不理想。

求美者 李小姐

“術前我要求能改善額頭和太陽穴的凹陷,目前都沒有得到改善,這個位置仍然是凹陷的,原本是希望自己的額頭,能夠看上更加飽滿圓圓的。”

另一位來自佛山的求美者羅小姐表示,自己臉部有色斑想做激光手術,去年6月份也來到這個醫院就診,面診的醫生也是同一位醫生。

求美者 羅小姐

“他就推薦我做這個脂肪填充,當時他給我承諾如果做這個的話,既能改變面部色斑皮膚問題,又顯得面部更豐盈更年輕一點。”

羅小姐接受瞭醫生的建議,做瞭面部填充手術。術後半年,她發現色斑不但沒改善,所填充的脂肪存活率也很低,復診時醫生又建議她做二次填充。

求美者 羅小姐

“二次填充之後現在造成更嚴重瞭,現在兩側臉不對稱,很難看,一邊是台灣油煙處理專家|油煙處理|油煙處理機|油煙處理設備|除油煙機|除油煙機推薦隆起一邊是凹陷的。”

還有其他幾位求美者同樣向我們反映,術後效果大打折扣。”

求美者 蔣小姐

“現在鼻子有鼻根瞭,但鼻根卻是歪的,整個看起來像個C字 ,就特別明顯特別醜。”

據瞭解,這幾位求美者所就診的醫院是在廣州珠江新城的一傢私人高端整容機構。事後她們分別多次找過王醫生,得到的答復都是“康復期還未過”。另外有患者發現,自己的手術病歷也存在問題。

求美者 李小姐

“事實我從來沒簽過檢驗報告單,檢驗報告單竟然有心電圖,並且心電圖表明我的心臟屬於異常狀態,也沒有這方面對我告知和提醒,更何況我都沒做過心電圖。”

隨後記者陪同李小姐來到這傢整容醫院,但工作人員表示王醫生做手術忙無法見面。

整容醫院行政副總經理

“首先要判定手術是否失敗,要有第三方專業的醫療鑒定機構來判定到底是否失敗?之前還有前幾天你們過來,我們也跟你簽瞭一個恢復期協議,恢復期到瞭之後,情況會是怎麼樣,再根據這個結果來判定該我們有的責任就會由我們承擔。”

整容的確本來就是有風險的,像剛剛這位經理表示,整容成功還是失敗還需要第三方專業機構去鑒定。但剛剛的幾位求美者,都是從山東、廣東佛山等不同城市過來廣州這裡就醫的,她們都是從不同渠道看到整容機構的宣傳。比如在網站介紹各種成功案例,讓人覺得這傢醫院很厲害。但事實上這些成功的案例又多少是真的?

羅小姐說,去年6月份來到這傢醫院做整容手術時,醫生說如果肯簽協議做醫院的“案例模特”,手術費可優惠1萬元。

求美者 羅小姐台灣電動床工廠

“術後就有個人台中商標註冊專門加我微信,然後就按時跟我要照片,剛開始我拍給他的照片是素顏的,他就說不合格。”

對方又要求羅小姐將術後樣貌,用美顏拍照發給他。之後她在多個網站平臺上,都看到瞭自己的案例介紹。

求美者 羅小姐

“那些都不是我的真實狀態,我當時恢復得不是很好,兩個月臉都還很腫,沒有像寫的恢復得很快。”

記者在該平臺看到,發佈的賬號為一個“請叫我貓小”的用戶,發佈內容有術後的效果照片和文字描述。其中羅小姐術後76天和術前的照片,就像完全變瞭個人似的。

求美者 羅小姐

“因為根本就不是我的真實恢復過程,而且圖片變化挺大的,賬號也不是我的。”

記者發現,原來在羅小姐當初簽訂的協議中,就有條款寫到簽訂協議後,需配合醫院宣傳,甚至求美者的照片、資料經過包裝後,可讓醫院在網絡、報刊等地方發佈。

整容醫院機構醫生

“你們這裡的手術效果,真的跟網站宣傳的效果一樣嗎?”

“那肯定啊,不過還會有誇大宣傳,要不然沒有患者上門啊。”

記者 徐康勝

“記者通過網上搜索發現,大部分整容醫院在其官網,還有微整形平臺上都有發佈手術案例的圖片,比如現在所看到的平臺上面發佈的圖片案例,看到術前和術後的效果是很明顯的,究竟這個效果真的如此,那就要打一個大的問號。”

有律師就表示,如果整容機構網站宣傳的照片和內容與事實不符,按照廣告法規定,就涉嫌侵犯瞭消費者的權益。

律師 陳俏丹

“如果美容機構在其相關網站或者是宣傳材料上,承諾瞭這項美容能達到什麼效果,而消費者也是相信瞭這個效果去光顧這個美容院,但最後沒有達到所說的效果,那這個機構是涉嫌虛假宣傳和虛假廣告的情況。”

隨著美容醫療業的興起,各種參差不齊的醫美機構瞬間遍地開花,同時由於監管機制未能得到完善,導致亂象層出不窮。到底消費者的權益如何能更好得到保障,同時該行業又該如何加強規范?

記者走訪多個美容機構發現,目前整形項目中,以微整形最為吸引消費者。如所流行的“美容針”,機構往往宣稱一針下去,馬上就能“立桿見影”。

整形美容機構工作人員

“首先你要把這個咬肌打下去,同時會給你做個V臉提升。”

“效果會達到什麼程度?”

“這個效果會立桿見影的,整個臉暇都會有改變。”

整形美容機構工作人員

“第一次打這個針效果會有改善嗎?”

“都有很明顯的改善,一般一個療程就是打三針,兩套療程基本就是可以半永久瞭。”

記者瞭解到,這種註射填充的藥物主要是玻尿酸和肉毒素,有整形機構工作人員宣稱手術安全零風險。

整形美容機構工作人員

“這是國傢衛生局批準的產品藥物,它不會有副作用。”

“風險是零風險還是怎麼樣?”

“絕對是零風險。”

但廣州某三甲公立醫院的整容科醫生卻不是這麼說瞭。醫生表示,玻尿酸和肉毒素註射後也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包括導致血管堵塞、肌肉出現松弛麻痹,嚴重時會令患者失明或引發呼吸、心力衰竭等癥狀。醫生還說,從2012年微整形興起後,至今6年來科室共收治近700多例玻尿酸、肉毒素失敗的患者,其中17人徹底失明、7人腦梗後偏癱、全癱。

整容整形醫院醫生 黃英

“第一是技術問題,比如說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技術比較差;另一方面是用瞭假的產品,就是不合規,很多所謂的玻尿酸,按照規定進口的藥物進入國內必須要有中文標識。”

由於近年整形美容醫療需求大增,市面上也出現瞭各種非正規的醫療機構。早前就有媒體曝光瞭微整形非法培訓機構,學員相互註射練習,聲稱培訓四天即可取得微整形資質,這樣的行醫技術可想而知瞭。

律師 陳俏丹

“目前對於美容糾紛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做鑒定,到底是屬於整容失敗,或者是醫療事故類似的情況,最後是通過合同方式約定,如果當初整容機構所承諾的效果未達到的話,就可通電動床過合同去追究該機構的違約責任。”

記者 徐康勝

“記者走訪市面發現,現在整容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潮流,許多求美者為瞭讓自己看起來漂亮點,可以說是不惜本錢,但事實上一般求美者看似沒有風險的整形手術,相反是暗藏極大的風險,一旦手術不理想或失敗,就會給她們帶來更加深重的陰影。”

專傢認為,目前相關職能部門所采取的“事中”、“事後”的處理方式,很難對醫療美容行業起到有力的監管。

法治廣東研究中心主任 宋儒亮

“需醫院一方的自律,行政監管,還有社會上的提醒、提點和評價,如果三者缺一,亂象還會存在。”

廣東臺記者:徐康勝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hd391h5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